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龙武、哨冲一带繁衍生息着彝族的花腰支系。彝族花腰文化的魅力已随着电影《花腰
新娘》、杨丽萍的《
云南映象》、获全国舞龙大赛金奖的女子舞龙队、CCTV的首次原生态唱法金奖、
北京奥运汇演悄然升温,使无数专家学者纷至沓来。彝族花腰不仅民间歌舞、音乐、建筑艺术特色鲜明,而且经过历史淘洗、凝练而成的
刺绣工艺文化同样具有独特的价值。彝族花腰
刺绣工艺作为
云南本土颇具特色的民族工艺中的一种,无论是它的历史沿革还是
人文背景,都具有丰富的
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它也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形载体和无形表征。在物质文明范畴,
刺绣工艺概括了人们对材料、工具和科学技术的把握;在精神文明范畴,它体现了民族的审美倾向、民族心理、
民俗习惯和民族的宗教信仰等。彝族花腰
刺绣工艺是实用与审美同体的艺术。它与生活紧密相关,保留了艺术发生时的特征,即原始艺术时期艺术与生产活动或生活情景的一体化。因此,
刺绣的审美不同于其他艺术,它通过依存于服饰,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的统一性,是物质的实用性与精神的审美功利性相统一的审美
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