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庙文化唯
佛山所独有。在
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如果说有一座庙宇与一座城市的命运休戚相关,那就是
佛山祖庙:明清时期的祖庙,是当时
佛山人的信仰高地和心灵归宿。可以这样形容两者之间的关系:祖庙之于
佛山镇,事事相关;祖庙之于
佛山人,代代相系。明正统十四年(1449)发生的一场长达半年的
佛山保卫战,把祖庙和北帝深植在
佛山先民心中。当时为了保卫
佛山自明初以来积累的劳动成果,
佛山先民有二十二老以祖庙为指挥部,罄其
财产,分铺防卫。万人一心,众志成城。终于保住
佛山不受掠夺。事平之后,
明王朝敕赐祖庙为灵应祠,列入官府谕祭。
佛山先民遂把
佛山全境分为二十四铺,分区管理,从此
佛山脱离乡村形态,走上了城市化的发展之路。祖庙也成为
珠江三角洲最大的北帝庙,并诞生了出秋色、烧大爆、北帝坐祠堂等
民俗庆会和祖庙建筑群。明清时期,祖庙还是
佛山士绅议事决事的中心,
佛山民间自治组织明代的“嘉会堂”和清代的“大魁堂”均设于此。至今悬挂于祖庙
大殿外的“
廿七铺奉此为祖,亿万年惟我独尊”的对联,就是对祖庙在
佛山地位的精辟写照。
千百年来,祖庙以其独特的
人文之光滋养着
佛山这片土地,也给这片土地留下了享誉千年的
人文瑰宝和古建华章。因此,研究祖庙
千百年来亦庙亦祠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
岭南人文的精彩篇章。从这个意义上说,解读了祖庙的文化内涵,就可以理解
佛山的民间信仰;解读了
佛山的民间信仰,就可以理解中华文化之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