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中后期,国内年画研究的视角日益宽泛,大致由以年画艺术本体为主的研究逐渐转向对年画艺术背后的社会与文化的研究,并特别关注作为年画主体的“人”的实践,也有学者将年画本身视为一种文化符号,致力于对其承载意义的阐释。这种研究趋势同样体现于东昌府
木版年画研究领域。在东昌府
木版年画的早期研究中,研究者大多关注的是作为民间艺术的“年画”,对年画的起源、分类、题材、
风格等艺术本体进行研究,而近年来的研究则不仅涉及艺术本体,而且越来越关注年画产生和发展变迁的社会动因、历史因素,加强了对年画生产、销售的主体如年画传承人等的研究。这一转变过程与
人类学关于艺术的研究趋势相契合,即从文献到器物再到艺术所在的文化意义的研究发展过程;
人类学家在关注本体艺术特征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对其背后的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对影响形式的各种因素发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