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
土家族的文化习俗随着社会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变异、消亡和发展。其历史演变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唐、宋、元、明和清初,这一时期
土家族已从雏型走向成熟。构成
土家族的各部族逐渐融合,统一的
土家族独特习俗已经出现,并形成了自己的
人文体系。第二阶段是清在
湘西改土归流(1727年)以后。清王朝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废除“土司陋规”之际,强行推行满汉文化;限制土司职权,改男女服装分离,穿着满襟;强制男人剃留满清发型等等。第三阶段是辛亥革命以后的
民国。随着新思想新文化的进入,土家习俗又有了新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清王朝强行规定的一些东西,而且大大吸取了外来文化的优秀内容,平头、分头等发型取代了满清
小辫。学习科学文化已是一大层有志之土家儿女的追求。
第四个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交流的扩大。土家人在学习先进文化的进程中,逐步自觉地改变着那些有碍于生产力发展和民族繁荣进步的东西。虽然在“文革”期间,以家庭为主体的
土家织锦手工作坊、摆手舞等一些正当无害的风俗习惯受到了冲击和影响;但是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后,古老的土家传统文化逐步得到了重视和尊重。随着
湘西文化旅游业的兴起,
土家织锦如雨后春笋般欣欣向荣,形成了自清“改土归流”二
百余年之后的又一个历史高峰。2004年,国家开展了“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被列为全国六个重点执行区域,并建立了以酉水流域为核心的
土家族传统文化原生态保护区,
土家织锦成为该保护项目的重点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