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传承过程是不同文化载体不断参与的过程,不同的文化载体导致文化不同的传承方式。
壮锦的传承方式大约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主要借助于语言、行为等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在传统社会,“艺术和文化基本上是依靠口头语言一代代的传承下去,这也形成了许多民间艺术传播的主要形式和方法…。这时在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播中,传受双方往往要共同进入传播场所,并且在同一时间完成对民间艺术的感知。壮族在历史上并没有形成自己统一的文字,民众主要依靠口头语言来传递信息、知识和文化。通过面对面的口头传授与交流,大人将祖辈流传下来的
织锦技艺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下一代,而下一代则在一次次反复的记忆中掌握
壮锦技艺的操作程序和体会它所传递的内涵。第二种为依靠民间礼俗进行传承。
壮锦是和婚俗等民间礼俗不可分割的。民间歌谣唱曰:“郎锦鱼鳞纹,侬锦鸭头翠。侬锦作郎茵,郎锦裁侬被。茵被自两端,终身不分离。”壮族姑娘未婚之时,会悉心为自己准备嫁妆。遭遇心仪的
男性,会赠与其自己的精心之作作为定情的信物。出嫁之时,以锦作嫁奁自不可少。
壮锦与贺子习俗也相关。姑娘生儿育女之后,外婆通常要送
壮锦背带或
壮锦被面作为礼物。民众在充满喜庆的民间礼俗活动中无形的接受与完成文化的传递。而在文化传承主体普遍“消隐”和
民俗生活场景日渐消逝的背景下,壮族文化传承变无法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