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其他传统工艺一样,靖西民间传统
织锦工艺技术的传承方式具有很强的自然经济特点,主要方式是家庭内部的相互教授和邻里互授,加之亲戚之间的借鉴、学习。这样,壮族民间
织锦工艺的传承人大多数是同时从事农业生产的壮族妇女。在“男耕女织”的传统生产方式下,做针线活是妇女起码的必备的生活本领。同时,纺织技术的好与坏成为了衡量妇女的一个标志,实际上这也是由传统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审美标准。在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候,人们往往要靠自己的双手亲自来劳动来谋求生存,在这种生产背景下,人们对妇女的动手能力、劳动能力十分看重。一个姑娘手工艺的水平如何,是评价其是否聪慧贤淑的潜在标准之一。在恋爱、婚姻方面,这也成为评价的标准之一,因为传统的家庭关系必须要求女方能够承担起这方面的生产,从而使得家庭生活能够顺利进行。在传统的壮族社会,一个姑娘织
壮锦的
技艺水平决定了结婚以后在婆家是否是个受人赞许的媳妇,因为这同时也反映出
少女是否有持家过日子的能力。在壮族聚居地,
技艺高超的女性为乡邻所赞叹,从而也成为
男性首选的配偶,在婚恋中占了很大的主动权。所以,在以前,姑娘们往往把学习
织锦作为头等大事来看待,他们从小就跟随上一辈学习,以便将来为家人制作日常用品,同时也是为自己做嫁妆。
美丽的
壮锦不仅体现着妇女的聪慧贤淑,其上面也有她们辛劳的汗水的浇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