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也是
壮锦中常见图案形象,它折射出壮族以龙为图腾的信仰观念。壮族旧有纹
龙纹于身以避害的习俗。《
广东新语•鳞语》载:“
南海,龙之都会,
古时入水采珠贝者,皆绣身面为龙子,使龙以为己类不吞噬。”此外,鸟在壮族先民意识中同样具有特殊的意义。《博物志》云:‘越地深山有鸟如鸠,
青色,名曰冶鸟……此鸟日见其形,鸟也;夜听其鸣,人也。此观乐便作人悲喜,形长三尺,涧中取石蟹就人火间炙之,不可犯也。越人谓此鸟为越祝之祖。”这里的“越祝”即越族,壮族的
祖先。壮族先民把鸟视为自己的
祖先,崇拜它,信仰它,并把它织成
壮锦上,表达对它的喜爱。这种对花、龙、鸟等顶礼膜拜的信仰观念是建立在“万物有灵”基础上的。在原始先民眼中,“
日月星辰,
树木河川、风和云都有
灵魂,过着同人和
动物一样的生活”。万物有灵的观念也曾经广泛存在于壮族民众的精神世界里。壮族人认为山、水、
树木、
石头、岩洞、
动物、
植物都有
灵魂,是神物。其中,壮族对
动物、
植物的
情感尤甚,这与壮族人
世代居住在
岭南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
岭南特别是壮族聚居地区
大都在北回归线以南,一年四季气候温暖,动
植物资源特别丰富,适宜于还处于采摘时期的母系
氏族的原始人类生息繁殖。这一优越的环境不仅为人类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为壮族人
创造独特的文化提供可能。从
神话“
女神诞于花中”到壮人对花的崇拜;从“绣
龙纹身”、“以鸟为袓先”到“
龙凤崇拜”、“鸟信仰”等等,壮族生活环境中的每一种动
植物都披上了神性的
色彩,反映了壮人们对生活的理解与追求。以动
植物为特征的原始宗教信仰文化作为壮族最深厚最基本的文化底藴,它从一开始就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壮锦图案构思作为观念形态的反映,清晰地再现了这一历史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