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
土家织锦与现代印
提花床单相比,不仅仅只是印
提花床单易于生产和廉价这么简单,实用、习惯、价格都只是一种表象,更重要的是现代土家人价值观念的变迁,
土家织锦作为一种以实用为目的
民俗手工艺品在使用功能之外的附加值发生了变化。
土家织锦这种用来衡量土家姑娘能力的内在价值在逐渐削弱,
土家织锦在
民俗婚嫁上的重要作用在逐渐丧失。20世纪90年代以后,湘西北土家人南下
广东、东去
江浙的打工潮一直盛而不衰,从
土家织锦原生地的好几个乡镇来看,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挣钱,封闭多年的土家姑娘走出了贫脊的大山,她们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大视野里重新寻求自我价值,不再以传统的女性生活方式为满足。所以,进而对
土家织锦的态度必然会产生变化,
土家织锦已失去了
昔日的价值和辉煌,地域的民族文化逐渐被时尚的强势文化所吞噬。湘西北酉水流域原生态的西兰卡普分布区域从解放初期的100余个乡镇,萎缩到目前仅以捞车河流域及周边乡镇为代表的狭小范围,并还有继续退缩的现象。据龙山县苗儿滩镇人民政府2006年的最新调查显示:全镇尚有
织机692台,1142人会织西兰卡普,而在家的只有650人,现在家仍坚持
常年织锦的仅47人,占会织人数的4.11%。有492人外出打工,外出打工的占会织西兰卡普人数的43%,其中55人是在龙山县城、永顺的
王村、张家界、
湖北的来凤、三峡等外地当
织工。显然,
织机和会织西兰卡普人的数量与1999年龙山县的调查统计相对比,相差都在一半以上。苗儿滩是
土家织锦的原生地,也是当今西兰卡普的中心,其萎缩情况如此之严重,绝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