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学界的研究成果,对
土家族织锦遗产研究的方向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亟待引起各方的关注。这正是“对一种文化之根的挖掘和求索”。回顾新
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以“西兰卡普”或
土家织锦为篇名的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反映出了“西兰卡普”研究历程,也印证了
土家族民间手工艺的总体发展趋势。“西兰卡普”研究从历史文献的零散记载到当今呈风起云涌之势,学界研究经历了五个阶段:
商周到新
中国成立为启蒙阶段、新
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前为启动阶段、“文化大革命”是其停滞时期、改革开放至2005年为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为深入阶段,体现学界对“西兰卡普”的关注程度和深入研究。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年以来,
土家织锦重新获得生机,对
土家织锦的研究也迎来了
春天,加上国家政策的推动、
非遗申报的开展、学者积极地介入、传承人地位的提髙,使“西兰卡普”研究逐年升温,学理思考逐渐深入。新的形势,既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带来许多新的问题。了解这些问题,研究这些问题,与时俱进地解决这些问题,是摆在
土家织锦的生产者和研究者面前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