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较为富裕的人家修厢房,形成吊脚楼。以叶家寨为例,由于村里地势较为平坦,现存的为单吊干栏式。在新
中国成立前,村里有几处
四合院,由一个朝门和围墙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单元,破“四旧”时大部分已损毁,现在只留下一座完整的和几处散见的朝门孤零零地立在路边。
近几年来,村里人纷纷外出打工赚了些钱,把山脚下的老屋拆掉,在公路的两边修建
水泥平房。现在,整个村子有182户完全是木瓦房,全分布在公路一旁的双切枯山脚下,保存较好的吊脚楼有5栋,院坝和阶沿多是青石板铺成,屋旁多栽
竹林和果木树。每户之间的石板路在2004年村里实施新农村建设时被粗制的
水泥路取代。叶玉翠老人的故居就在木瓦房群中,老人住的一字三开间木板屋已陈旧,2006年8月由龙山县文化局挂牌,屋内无人居住,常年上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