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根植于广大民间,题材丰富,内容诙谐,是我国民间文化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从历史渊源看,年画的起源至少在北宋时期就已经出现端倪,一种类似于年画的民间
美术形式被称为“纸画”。宋代文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就有关于“纸画”的记载,展现了当时家家户户贴纸画的热闹场景,“相对梁家珠子铺馀皆卖时兴纸画,
花果铺……”。虽然这种艺术形式主要流行于民间,但
向来传承有序,并在历代的文人记述中多有体现。如明代
刘若愚在《
酌中志》也有一段相关记载:“
冬至后,室内多挂《
绵羊引子》画帖,
司礼监刷印《九九消寒图》。”可以推断明代称年画为“画贴”。
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乡言解颐》一书中写道:“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作为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年画不仅十分具有代表性,而且历史悠久,可以作为一种
典型的研究对象来探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传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