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于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在
中华世纪坛观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时说:“物质性就是文象,非物质性是文脉。人之文明,无文象不生,无文脉不传。无文象无体,无文脉无魂。化文化,文而化之,化而文之,两者要很好地结合起来。人类文明只有代代相传,才能不断丰富发展;只有相互交流,才能
文物化成。”实践证明,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的生活、生产和
情感表达仍然与文化遗产息息相关,
中国传统民族艺术活动对当代艺术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湘西苗族的民间艺术代表着一个个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传统,是民族的精神
纽带,是原始生态的历史记忆,是生命的文化根源。由于这种文化意识形态根源和
湘西民间艺术都是接近当地人民生活,反映广大的独特的生活方式的人,道德、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从而成为一个富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和鲜活灵动的生活形式。同时,
湘西苗族
挑花是我国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展现了苗族独特的精神文化、思维
情感和民族艺术价值,是构成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
湘西苗族
挑花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助于提高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归属感,也是对
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衍化。艺术在传入
中国后迅速发展,随着
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在国际地位的提高,促使
中国在艺术领域也逐渐走上国际化道路,而对民族民间艺术元素的合理运用是
中国艺术民族化的一个重要
表现,也是对民间艺术元素的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