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所称的布多指麻、葛等的
纤维制品。
麻纤维来自各种麻类组织,包括韧皮
纤维和叶
纤维,至今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中国使用麻类
纤维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5000多年的
河姆渡遗址就出土了简麻的双股
麻线和三股草绳;4700年前的
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出土了麻的
平纹织物。
史籍和考古资料证明,作为
越人后裔的壮族使用麻类
纤维的年代较早。在壮族主要聚居地
广西,最早的麻织实物发现于武鸣县马头乡安17号
战国墓中。麻类
织物中最早辨明种类的是
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汉墓出土的
平纹麻
织物,其原料为
大麻和竺麻,同时出土的还有
大麻籽。用麻的历史是
广西当时纺织技术的一个反映。
大麻属桑科,又称火麻、线麻等,1年生草本,茎部韧皮
纤维长而坚軔,可织布。其
纤维素含量为59。16%,单
纤维长度一般在15-25mm。与
大麻相比,竺
麻纤维在强韧度、抗霉性及,光泽度等方面更为突出,自古以来就是很重要的纺织原料。竺麻属尊麻科,
多年生草本植物。麻茎皮
纤维素含量为65%-75%,
纤维长度一般可达20-250mm,最长为600mm。强度是
天然纤维中最高的,耐热性、可染性及吸湿性优越,是
麻纤维中最好的纺织原料。当地的壮族先民较早地种植竺麻,并以竺
麻纤维为原料织布,形成“北方穿丝,南方着麻”的不同生活方式。在汉代,麻己普遍成为人们的衣着用料,且用作纺织
纤维的种类较多,有
大麻、竺麻、
黄麻和蕉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