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是羌族最具民族特色的民间
乐器。
羌语称其为“其篥”、“士布里”或是“帮”。“据说这种
乐器系秦汉
游牧在西北
高原的古羌族发明的一种吹奏
乐器,故名‘
羌笛’。”现在,
羌笛主要流行于
岷江和
涪江上游一带的羌族聚居地。
羌笛起源于何时,现尚无定论。据《风俗通》记载:“
汉武帝时丘仲作笛,其后又有
羌笛。”由此可见,
羌笛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关于
羌笛的来源,根据历史传说,古羌族在放牧时,因恼恨老鹰叼羊,在捉住老鹰后,便以
鹰骨制成
笛子,后经历演变流传至今。又有一说,
游牧于西北的古羌族以兽、鸟肉食为生,在吃肉吸髓时,无意发现
骨头管子能发出好听的声音,遂用羊腿骨或鸟腿骨为原料发明了原始的
骨质笛子,后西北羌族进人川陕地区后,普遍运用当地所产之竹以制笛,不断改良演变为如今的
羌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