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鲁锦的名称来源
向来存在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这一名称是1985年
山东工艺美术研究所定名为鲁西南
织锦,简称鲁锦。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有侍锦、彭卫丽、郜冬萍、张先豪、张瑾、杨永庆、李俞霏等人;而王大海认为是在1986年1月在济南举办“鲁西南
织锦与现代生活展览汇报会”时举办的“研讨会上由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刘洛山、廉晓春、于峰等专家对鲁西南
织锦的评价为:
色彩斑斓,似锦似绣,令人爱不释手”,而将其定名为鲁锦;第三种观点来自
山东省“七五”期间
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课题《
山东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及其开发》中《鲁锦调查
报告》的作者
山东艺术学院李百钧教授。在该
报告中她写道“自1985年开始,本项目承担者之一的李百钓副教授赴菏泽地区鄄城县农村调查当地民间土机
织物的情况,由于所见
织物色彩斑烂,似锦似绣,令人爱不释手,故而把这项手织工艺称为‘鲁锦’。”关于鲁锦名称的内涵,李百钧认为鲁锦具有“以
棉纱为主要原料,土纺土织”,“
色彩斑烂,似锦似绣”,“手织”等特点。彭卫丽认为鲁锦是一种“民间手纺,手织,天然
染色的纯棉
织物”。郜冬萍、张先豪、马雪艳、冯伟一、李克林、赵萌等人均持此观点。另外,王大海还认为鲁锦与民间印花布不同,鲁锦的特点还在于先染后织。关于鲁锦的产地,李百钧认为,鲁锦分布在鲁西南、鲁西北的济宁、菏泽、聊城以及鲁北、鲁南,乃至整个
山东省的范围;蒲慧华认为鲁锦流传于盛产
棉花的
黄河下游地区;彭卫丽、郜冬萍、许大海、张先豪,、马雪艳、冯伟一、李克林、杨永庆、李俞霏等认为鲁锦分布于
山东鲁西南一带;张瑾认为鲁锦的分布地域为鲁西南的菏泽、济宁,鲁西北的聊城,以及靠近
山东的豫北、冀南等地,以鲁西南地区的品种较为丰富。任雪玲、洪凭、
屠恒贤认为鲁锦的分布地域为鲁西南的菏泽、济宁,鲁北的东营
博山等地。另外,路维民和王大海认为,鲁锦为
山东民间所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