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若虚是
宋真宗时郭
皇后的侄孙,熙宁年间曾为朝官,地位显赫。他的等级观念是很明确的。在所编的“纪艺”各卷中,他将历代
画家按朝代分为上、中、下三类。而宋代
画家,上类是
王公、士大夫,中类是高尚其事、以画自娱者,下类是从事绘画、以画谋生的
画师艺匠。他反对谢赫的观点,认为“骨法用笔以下五法可学,如其
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
岁月到”。换句话说,也就是认为地位卑下者即使
技艺细巧、长期探索、积累经验者,
气韵也无法与文人
画家相匹敌。他还认为历代好作品都是达官
文士创作出来的:“窃观自古奇迹,多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探赜钩深,髙雅之情,一寄予画;人品既高矣,
气韵不得不高;
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因此,他的结论是:“凡画必周
气韵,方号世珍。不尔,虽竭巧思,止同众工之事。虽曰画而非画。”这样,郭若虚就明确地把文人
画家与
画工(这里当指画院众工,实则上也包括院外民间
画工在内)尖锐对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