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
月初,我们的“
李恒调研小组”从
理县箭山村徒步下山的那天,在山路上再次遇到了两个上山的
商贩,“
李恒调研小组”也只能为之感叹。羌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着实令人担忧。过去所开展的一些抢救保护工作由于经费不足、设备技术落后等原因而使有关部门的整理、研究和抢救、保护工作难以长期进行,羌族大量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
技艺未得以有效抢救和
传承。加之“5·12”特大地震的发生,使灾区相关单位和民间收藏人士前期搜集到的羌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实物被严重损毁。这给羌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灾后的3年重建任务,实际现在下达的政治任务是2年内要基本完成,高速恢复和羌族
民居的永久集中安置,
异地集中永久安置等方式都使羌族民众灾后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必然引起羌族传统文化生存环境的变迁。很多羌族传之已久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面临着消亡的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