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部分
瑶族设庙或画神像
祭祀盘瓠。或于家中祭,或举族合祭。时间不定,或于“岁时”,或于“元夕”、“
七月望日”等。民国何天瑞《西宁县志》卷三十三记清代西宁
瑶族事说,“西江以南,所在陬麓,多盘古庙,其庙塑神像,有与盘親形相类者,殆即徭人祖祠。”清人闵叙《粤述》亦载:“桂林等府俱有盘王庙,徭、僮祀为始祖。”清人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广东下》说:“(徭)自信为狗王后,家有
画像,犬首人服,岁时祝祭。”道光《长乐县志》亦有同样记载。清人屈大均《
广东新语》卷七说:“曲江徭……
七月望日祀其祖狗头王,以小男女穿花衫歌舞为侑。”
广东海丰县
瑶族,“盘瓠种也……家供
画像,犬首人服,岁时祀之。”
忻城、荔波等地
瑶族则“元夕祭盘瓠”。兴安县
瑶族,“每岁首祀盘瓠,杂置鱼、肉、酒、饭于木槽,叩槽群号以为礼。”清人宗绩辰《永州府志》卷五记道州
瑶族事说:“岁首祭盘瓠,击腰鼓,吹笙竽为乐。”
广东连山八排瑶,不仅设庙供奉盘瓠神像,而且定时
祭祀,“岁仲冬十六日,诸摇至庙会阆,悉悬所有金帛
衣饰相夸耀,徭目视其男女可婚娶者,悉遣入庙,男女分曹地坐,唱歌达旦。”居住在桂西一带的布努瑶尤重祝著节。“祝著”,布努语意为“五月二十九”。清人王言纪《白山司志》卷九载:“白山徭人……每岁以五月二十九日为
除夕,此日椎牛屠豕,以巨瓮承酒,男女杂沓,执木杓挹而饮之,欢呼唱歌,众山皆响。及至
除夕、
元旦反漠然如常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