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贞观三年(625年)之后,相继在水族地区设置应州、都尚县、婆览县,以及羁縻莪州、劳州、抚水州。这是水族大致形成相对稳定的行政片区。但是,在宋代,抚水州的水家先民却遭受了残酷的镇压迫害。史载,北
宋太宗雍熙至真宗
大中祥符年间,
连年发生大旱。抚水州中的抚水蛮要求
宋朝天子给予扩大一点生存空间和多一些生存权利,都屡遭官府的限制和迫害。
大中祥符九年(1016),抚水州饥民多向宜州、融水等地逃荒讨吃。然而,王朝却派转运使俞献可、平州刺史曹光明予以围剿,抚水蛮被“杀伤颇重”,还纵火“焚其庐室积聚”,使水族人民无处可栖,只得“窜人山谷”中,而
官兵仍穷追不舍,“秉胜搜山”,务必“追斩殆尽”,企图从肉体消灭这个民族。并且宋王朝又强令蛮人“纳器甲刃五千数”,“迁处汉地七百余口”,改抚水州为安化州,改抚水县为归仁县,改京水县为长宁县。一句话,把水族赶出环州。在这种情况下,水族先民在腥风血雨中走出环州,向龙江上游、都柳江上游地带同民族地区的今荔波、三都、独山、都匀、丹寨、榕江、从江迁徙,一部分与原来居住在这一带的苗、布依先民错杂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