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实地考察表明,在今龙山、永顺、保靖县的边远山区所能见到的民间
织机是一种沿袭汉代以来的腰机式斜
织机,十分原始。从1957年在成都曾家包汉墓出土的浮雕
石刻上,我们即能证实其悠久的渊源关系。民间
织机一般长约170cm、宽约70cm、高约100cm。其结构分为
机架、
经轴、
卷布轴(滚板),绊带、踩棍、
竹扣,
棉线综、绞棍、挑经钩(有牛骨挑、铜挑或竹挑)、花筒、布撑和大木梭(土语称“布刀”,有
打纬过梭功能),还有与之配套的
牵线、整经和
纺纱、纺线、络纱、染纱色、牵站线(民间称
经线为站线)上机、
织锦的工艺流程和配套工具。民间俗称
机架为“
机头”,上
机架坐机
织锦又称“上
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