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一:上传图片
方式二:粘贴地址
全部
图片
推荐词汇
知识图谱
题材内容
概述
此图写二国时杨俊与王象的故事。杨俊字季才,汉末兵乱,扶持老幼隐居山间;同郡王象,字羲伯,少孤贫,为人
牧羊
而
读书
不辍,杨俊嘉其才质,赎之。后王累官至常侍。魏文帝(
曹丕
)恨杨俊赞美曹植,收捕入狱,杨自杀。王象自恨不能救俊,遂发病死。图中杨俊于松下见王象持书放牧,舒掌欲令其起身,二人作问答状。
-《中国杨柳青木版年画集_杨柳青卷上下》李志强
基本介绍
概述
诸葛亮
,汉末阳都人。字
孔明
。避难
荆州
,躬耕陇亩,自比
管仲
、乐毅。
刘备
三顾乃见,许为佐策。败
曹操
于赤壁,取
荆州
,定
益州
,遂与孙曹成鼎足之势。
曹丕
代汉,拥
刘备
为帝,拜
丞相
。史称蜀汉。白帝城受遗诏,辅后主
刘禅
,封武乡侯,领
益州
牧。东和孙吴,南抚
孟获
,志在收复
中原
。而后
出师
北伐
,六出祁山,与曹魏攻战累年。后以疾卒于五丈原军中。年五十有四。蜀汉建兴五年及六年,
诸葛亮
两次上疏
北伐
。《昭明
文选
》釆录前者,
题作
《
出师表
》。其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后世铸成万古遗言。
-《中国杨柳青年画线版选》刘见
概述
曹丕
作《典论》,推崇建安七子,认为是当时之大才人。此七人即:四岁能让梨之孔融;为袁绍数罪
曹操
之陈琳;思乡登楼之王粲;轻官忽禄之徐幹;不受曹洪委任之阮瑀;知多识广之应瑒;因平视甄氏而罹祸之刘桢。七人以孔融年纪最长,虽不同时但先后相承,亦为开一代
文风
而作出个人之成就。
-《中国杨柳青年画线版选》刘见
概念定义
建安为东汉献帝刘协的
年号
,时有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人,同时以文学齐名。因
曹丕
《典论•论文》中,曾以此七人并举,且予以赞扬,后遂称此七人为“建安七子”。又以七人同居邺中(今
河北省
临漳县邺镇),故也称“邺中七子”。
-《中国杨柳青木版年画集_杨柳青卷上下》李志强
概念定义
建安七子,是东汉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会称,“七子”并举,出自于
曹丕
所著《典论·论文》。这七人包括四岁能让梨之孔融、为袁绍撰写讨曹檄文之陈琳、思乡登楼之王粲、轻官忽禄之徐干、不受曹洪委任之阮瑀、知多识广之应玚,以及因平视甄氏(
曹丕
之妻)而罹祸之刘桢。又因七人同居邺中,也称作“邺中七子”。他们在
中国
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诗、赋、
散文
的发展,都曾做出较大贡献,与三曹(
曹操
、
曹丕
、曹植)一起构成了建安文学的主力军。
-《杨柳青木版年画》刘建超
更多
收缩
三国鼎立
,
织锦
为蜀国军资所赖,魏、吴两国所需之锦也输自蜀国。也许因为需求过多,于是出现了一些粗制滥造的产品,
曹丕
曾认为所得的
蜀锦
很不好,连
鲜卑人
也不愿要。至于
东吴
所织如意
虎头连璧锦
,也都质量粗劣,属于下土之物,徒有其名。对比之下,
蜀锦
仍属上乘。刘宋时山谦之在《
丹阳
记》里认为
曹丕
所说
蜀锦
不好不符合实际;指出
成都
生产的
蜀锦
“独称妙”,魏、吴所需之锦均市于蜀,其后
东吴
才有
织锦
。看来
东吴
织锦
必师法
蜀锦
,但质量很差。
-《中国丝绸文化史》武敏
三国鼎立
,
织锦
为蜀国军资所赖,魏、吴两国所需之锦也输自蜀国。也许因为需求过多,于是出现了一些粗制滥造的产品,
曹丕
曾认为所得的
蜀锦
很不好,连
鲜卑人
也不愿要。至于
东吴
所织如意
虎头连璧锦
,也都质量粗劣,属于下土之物,徒有其名。对比之下,
蜀锦
仍属上乘。刘宋时山谦之在《
丹阳
记》里认为
曹丕
所说
蜀锦
不好不符合实际;指出
成都
生产的
蜀锦
“独称妙”,魏、吴所需之锦均市于蜀,其后
东吴
才有
织锦
。看来
东吴
织锦
必师法
蜀锦
,但质量很差。
-《吐鲁番出土蜀锦的研究_武敏_校对版.txt》
历史源流
壮锦
汉代兽面纹
演变过程
汉代的
兽面纹
与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
饕餮纹
或许有着某种联系,两者有些相似,均为有首无身的
动物
形象,不过前者下方通常保留两只细小的
前肢
。兽多为虎、豹、牛和羊等,张口瞠目,以鼻梁为对称轴呈左右对称。汉代史游《急就篇》中的“豹首”纹锦和
魏文帝
曹丕
《与群臣论
蜀锦
书》中提到的“
虎头
锦”应该就是指这类
兽面纹
锦。
兽面纹
常与其他
纹样
一起出现,或置于几何形
骨架
中。直到
魏晋南北朝
时期,
兽面纹
还能见于丝织物上。
-《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汉唐卷》王乐
历史源流
三国鼎立
,
织锦
为蜀国军资所赖,魏、吴两国所需之锦也输自蜀国。也许因为需求过多,于是出现了一些粗制滥造的产品,
曹丕
曾认为所得的
蜀锦
很不好,连
鲜卑人
也不愿要。至于
东吴
所织如意
虎头连璧锦
,也都质量粗劣,属于下土之物,徒有其名。对比之下,
蜀锦
仍属上乘。刘宋时山谦之在《
丹阳
记》里认为
曹丕
所说
蜀锦
不好不符合实际;指出
成都
生产的
蜀锦
“独称妙”,魏、吴所需之锦均市于蜀,其后
东吴
才有
织锦
。看来
东吴
织锦
必师法
蜀锦
,但质量很差。
-《中国丝绸文化史》武敏
历史源流
三国鼎立
,
织锦
为蜀国军资所赖,魏、吴两国所需之锦也输自蜀国。也许因为需求过多,于是出现了一些粗制滥造的产品,
曹丕
曾认为所得的
蜀锦
很不好,连
鲜卑人
也不愿要。至于
东吴
所织如意
虎头连璧锦
,也都质量粗劣,属于下土之物,徒有其名。对比之下,
蜀锦
仍属上乘。刘宋时山谦之在《
丹阳
记》里认为
曹丕
所说
蜀锦
不好不符合实际;指出
成都
生产的
蜀锦
“独称妙”,魏、吴所需之锦均市于蜀,其后
东吴
才有
织锦
。看来
东吴
织锦
必师法
蜀锦
,但质量很差。
-《吐鲁番出土蜀锦的研究_武敏_校对版.txt》
南京市
中国
南京市非遗名录信息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工艺列表
纹样列表
地图
色彩
识图
*本网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因数据库
非遗术语
3,673
非遗纹样
135
点击查看包含数据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数据库
TRADITIONOW
条件筛选
时间筛选
配色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