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思考、探索“
土著文化”的学者,也常陷于一种
学术想像之中——想像、寻找与建构一全然不受外界影响的
土著社会。成书于
战国时的《
国语》,有一段记载叙述一位被华夏认为是“戎”的
异族领袖所说的话。这位“
姜戎氏”说:秦惠公说,我们这些
戎人是“
四岳”的
后裔。如果此记载确实,这显示当时的
秦人或华夏曾建构
戎人的
族源,并将此记忆播入与他们往来密切的
戎人之中。在此,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本土历史”?接受、融会外来历史知识后,
土著所相信的历史是否还算是本土历史?对此,我的观点是:并没有绝对不变的或纯粹的“
土著”,也没有不变的、单一的、可免于外界影响的“本土历史”。在与外界接触中,“本土历史”有其变易与多样性,也因此造成一个族群本质的不断变迁,其内部各次群体间的结构特质也不断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