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的
祭祀活动必须在供奉有
土家族先祖“八部大王”和“土王”神位的“摆手堂”才能举行,而且还要由神人合一的土老司“梯玛”主持。但简易的
祭祀活动可以在一村一寨,甚至一家一户开展,场地随意,程序相对简略。所以在酉水流域一带的许多土家村寨,也有在自家堂屋“神龛”的“家先”(即本家
祖先的神位)前面安放一张桌椅,再在桌椅上搭设一块四十八钩的土家
织锦,“摆手”就在四十八钩前,或围绕四十八钩展开。显然,在自家“家先”中只设有“天地君亲师”位和本家历代
祖先的神位,而没有
土家族供奉的“族神”。因此,这里的四十八钩已不再是普普通通的
织锦被面,从某种意义上它替代了神圣“摆手堂”的功能,起到了“扮演”土家
先祖“神位”或民族“
图腾”的角色。有的地方即使是在“摆手堂”前跳“摆手”,也还会将神坛前供奉的四十八钩视为神物。正因为四十八钩
图纹是
太阳的形象,火的形象,象征民族的
祖先,神灵的意愿,它兴旺种族,祈子求昌,驱秽避邪,禳灾纳吉,而成为
土家族远古的崇拜神物。土家
织锦四十八钩
图纹所
表现出来的这种民族精神,是土家人民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结合的产物。其中的
太阳形象不论是“生殖信仰”还是“
祖先崇拜”,它对民族繁衍、艺术发展和社会进步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史的发展使一些文化内涵隐藏于某种物化形态之中。在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土家社会环境中,四十八钩实现了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人类在审美创造中的自我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