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行当有句老话,“远看颜色,近看花”,也就是说,就大效果而言,颜色比
纹样更重要。
丝绸用色除受到单纯的审美因素影响以外,还是复杂的文化背景在
丝绸中的物质体现。不同时期对丝調颜色的喜好各不相同,到了
金元时期,尤其是元代,对颜色的重视超过了其他任何年代。虽然
金元时期丝绸的用色十分丰富,但
白色在元代最为风靡。
帝王的旌旗、
仪仗、
帷幕、衣物常为
白色。《元史•
舆服志》中有白纱、白罗、白绢、白绫、白纻丝等各种
白色织物。连马可•波罗的游记中都记载了
元人对
白色的推崇:每逢新年,举国衣白,四方贡献
白色的
织物、马匹,人们互赠
白色的礼物,以为祝福。
白色的风靡与
蒙古族的好尚直接有关,对此
元人一语道明:“国俗尚白,以白为吉。”事实上,不止
蒙古族,北方民族建立的王朝,多流行
雪白之色。在辽金元时代,不仅服饰尚白,连
陶瓷也以
白色为贵。究其原因,应与北方少数民族多信奉
萨满教有关,因为
萨满教中,
白色是善的象征。事实上,倘若不算
织金锦,元代的
织物大多是一色纯素的。除了
白色,官府使用的
丝绸,
蓝色所占的比例很大。不仅在衣物上,书画的
裱褙也应用极多。
蒙古的尚蓝,在妇女服饰中
表现得更加明确,13世纪中叶出使
蒙古的
法国教士曾有相关记述。鲁不鲁乞《
东游记》中有记载:“所有的妇女都跨
骑马上,像男人一样。她们用一块
天蓝色的
绸料在腰部把她们的
长袍束起来,用另一块
绸料束着胸部,并用一块
白色绸料扎在
两眼下面,向下挂到胸部。”同
白色一样,他们喜好
蓝色,也与
萨满教有关,
萨满教尊天,因尊天而重天色,因重天色而尚蓝。除了
蓝白两色,
褐色丝绸是
元代官府作坊数量最多的产品。在各种颜色中,
褐色是色相最丰富的一类,
深浅浓淡,变异最多,《碎金》中记载的
褐色高达20种:“金
茶褐、秋
茶褐、酱
茶褐、
沉香褐、鹰背褐、砖褐、豆青褐、葱白褐、枯竹褐、
珠子褐、迎霜褐、藕丝褐、茶绿褐、
葡萄褐、油栗褐、檀褐、荆褐、艾褐、银褐、驼褐。”这个数目远多于其他色。关于部分
褐色如何调配,在
陶宗仪的《
南村辍耕录》中有细致的说明。其他如
红色、
绿色的
丝绸都不少,唯
黑色寥寥。可见元代统治阶级贱黑,根源还是在于
萨满教,
黑白相对,因尊白而厌黑,
蒙古族至今认为,黑是不祥之色。但在民间,
黑色丝绸数量较多,和庶人百姓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有关。除了注重
色彩的寓意,
元人关心的是单色
织物本身
色彩的艳丽和各单色
织物之间的
色彩搭配,这应该与当时尊贵又令人执迷追逐的“一色服”——质孙服有关。质孙服是当时最尊贵的一种服装,用于
帝王的大宴,赴宴者都要穿同色的服装。综上所述,
金元时期,
丝绸色彩丰富,寓意明显,蓝、
白两色空前受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