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启动以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迅速成立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委员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2004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专门开展了对
民族民间文化普查工作骨干的培训,组织实施普查工作,基本摸清了黔南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家底。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各县(市)进一步整理、归类、建立了10个类别,涉及259个项目的县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水族马尾绣被收录入县级名录。2005年7月,文化部下发了《关于申报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通知》,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和论证的基础上,确定501个推荐项目,并于同年12月31日进行公示。根据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后确定为518项,于2006年5月由国务院正式公布,水族马尾绣首次申报,便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贯彻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总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验,2006年2月12日“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
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水族马尾绣参加了国家举办的第一次全面反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大型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