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艺术节结束以后,黄梅
挑花又随着“
湖北民间美术展览”赴塞浦路斯、
香港、
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巡回展出。随同人员有省群艺馆方湘侠、王善栋、鲁静安等,他们都目睹了黄梅
挑花作品普遍受到观众的喜爱,特别是专家赞誉的情景。黄梅
挑花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作为人类的智慧、思想和精神财富的积淀,内化了人的深层意识。它用寓意揭示了心中的意愿。在
挑花中,“鱼”是“余”的
谐音,
意谓富足有余。
鲤鱼是“利余”的
谐音,
意谓“吉利有余”,把“鱼”和“莲”组合在一起,
意谓“
连年有余”,把
鲤鱼、
喜鹊、鸳鸯视作男性,把
凤凰、
荷花、梅花视作女性,并以此组合成“
龙凤呈祥”“
鲤鱼穿莲”“
喜鹊登梅”“鹭鸶戏荷”,
意谓夫妻恩爱、白头偕老。作为
中华民族崇拜的
图腾“龙”,和楚地崇拜的
图腾“凤”,在
挑花中有大量变化各异的各种
纹样,有繁(针),有简(针),有单(色),有彩(色),有主(花),有边(花),它以“龙”能呼风唤雨的
神话,寄寓着征服自然灾害,得到风调雨顺和丰收;它以“凤不落无宝之地”的传说,倾注着对熟土穷家的热爱,希望“有凤来仪”,富贵
吉祥。在运用寓意的同时,也不乏直叙来显示生活中的现实。较为突出的是“迎亲图”,人物之众多,场面之浩大,气氛之热烈,嫁娶之阔绰,皆跃然于画面。图幅中队伍排列有序,布局完满,
针法简洁而形象生动,表达了人们对爱情、婚姻、家庭的张扬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