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秦汉,麻织工艺又有了长足的发展,
平纹组织的
纱线已达200S支/cm2以上。1976年6月广西贵县罗泊湾汉墓出土的
织机残件,经确认有纬刀、卷经板、吊杆、调
综杆、
卷布轴等部件。其中
卷布轴为长方条形,两端有叉,形状与
竹笼机上的
卷布轴棍相似。纬刀背刃平直,刃口的两端呈圆弧上收,背在两端下切成角,正好供双手握持,形制与现在壮族
宾阳的
竹笼机的
打纬刀较为相似。这说明,当时所使用的
织机已由原始的
腰机过渡到了较为先进的
织机了。这一时期,由于
印染技术的出现与使用,壮族的纺织工艺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产生了质的飞跃,原来素色单一的纺织品,从此跻身彩色的世界,逐渐接近
织锦的工艺技术。虽然,这种十分接近锦的彩布,
色彩还很单一、呆板,只有红、黑、白3种颜色,而且还是由
麻线与
丝线混纺而成,但对壮族的纺织工艺技术具有划时代的影响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