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对
中国传统
木版年画引起社会关注,进而收集、研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在《朝花夕拾》》之《狗·猫·鼠》一文中,回忆童年的生活情景:“我的床前就贴着两张花纸(指年画),一是《八戒招赘》,满纸长嘴大耳,我以为不甚雅观;別的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
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我想,能举办这样大仪式的,一定只有我所喜欢的那些隐鼠……那时的想看‘老鼠成亲’的仪式,却极其神往。”鲁迅是已知较早收集并研究民间
木版年画的人士,今上海鲁迅纪念馆珍藏有他收藏的26幅
河南朱仙镇
木版年画作品,成为珍贵的研究资料。1931年,他在《鲁迅
文集·杂
文集·集外集拾遗补编》之《介绍
德国作家版画展》中写道:“世界上版画出现得最早的是
中国,或者刻在
石头上,给人模拓,或者刻在
木板上,分布人间。后来推广为
书籍的
绣像,单张的花纸,给爱好图画的人更容易看见……”在《致刘岘》信中说:“
河南门神一类的东西,先前我的家乡
绍兴也有,也贴在橱门上墙壁上……要为大众所懂得,爱看的木刻,我以为应该尽量采用其方法。”在《致段干青》函中指出,现代
创作版画应参考民间喜爱的“花纸”:“他们在过年时所选取的花纸种类,是很可以参考的。”鲁迅发起了
中国现代版画运动,引导青年版画家,将
西洋版画
创作融合
中国民间
木版年画的特色,来
创造中国民族化的新版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