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三落户高密,为扑灰年画的鼎盛发展带来了辉煌的契机,但就像潘多拉魔盒的打开,同时又为扑灰年画的衰落掘下了坟墓。杨柳青半印半画年画的工艺流程很快为画惯了高密“抹画子”的
画工们所掌握,高密年画的家族中又多了一位“混血”妹妹,这位尚在
襁褓中就披红挂绿的妹子,吸收着扑灰年画甘美的精华茁壮成长,依仗年画市场对她的娇宠,以极快的速度成长为具有高密地域特色的新画种。由于这种年画用
雕刻的
木版大量
印制线稿,然后进行手绘,摆脱了扑灰年画纯手工绘制的拘约,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高密半印半画年画虽然价格定位远远低于扑灰年画,但带来的经济效益却远远超过了扑灰年画。高密北乡好多画坊趋之若骛,纷纷绘制这种年画。它对画技上要求又不是太高,稍有家资的人家,刻几块好线版再雇个
画工就能开画坊。一时间,对
雕刻木版的需求促成了高密刻版业的兴旺,
雕刻木版所带来的暴利,催生了像李家庄李文斗这样的一大批高密本土的刻版好手,他们代代相传,繁荣兴旺着高密半印半画年画和
木版年画的发展。好多年画高手在画扑灰年画的同时,开始兼接画样
创作及
木版线稿的清样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