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在长期的游牧、
狩猎、迁徙过程中,
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锡伯族从西迁
伊犁至20世纪40年代,长期使用
满语满文,并以此为基础
创造了锡伯文,是我国和世界满一通古斯语族
民俗事项保存和研究的最为宝贵的活样本。锡伯族的民间文化,又称口头文化,是锡伯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歌、民谣、民间长诗、民间故事、民间传说、
神话、念说等。锡伯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劳动休息或者节日时期,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在“东布尔”的伴奏下,跳着“贝伦舞”,其间还会有锡伯族的妇女、儿童即兴用“墨克纳”吹奏出
优美的曲调。民间还有绘制人物
画像的风俗,所绘制的
画像内容丰富,形象逼真,有各种人物像、萨满图、神像以及家谱图等。锡伯族民间盛行
刺绣、
剪纸、贴花等,这些都是锡伯族妇女们所擅长的
女红。锡伯族被誉为“射箭民族”,清代被编入八旗后,更是要“一马三箭”才能够资格当兵,因此
骑马和射箭是锡伯族的传统
技艺。以往在锡伯族聚居地,几乎村村有射箭场,家家有
弓箭。一位神箭手拥有无上荣耀,会赢得众人格外的尊敬。
弓箭代表着骁勇善战,是锡伯族男子的象征,在服饰
刺绣中
弓箭的图案造型较为常见。妇女们把这种标志性的图案绣在男人的衣物上,既作为一种保护,又是一种期盼,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展示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