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广西都安,1987年,实行扶贫工作与干部岗位
责任制挂钩,县、乡、村三级干部均把扶贫任务落实到人,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逐户建立“扶贫对象卡片”档案,做到工作服务到户,效益到户,解决温饱到户。与此同时,抓好开发项目,开办场园经济,劳务输出,以工代赈,科技扶贫和引进外援等扶贫措施,全县贫困户迈出了新的一步。是年,有5.3万户,26.5万人越过了温饱线,分别占原贫困户的31.1%和36.7%,,人均收入由扶贫前的40-50元,增至200元以上;全县贫困面由原来的87%下降到50%。全县人均收入170.41元,比1978年增长1.36倍。仅积极组织和帮助贫困人口进行劳务输出就取得明显的效果:第一,劳务输出投资少,见效快。劳务输出人员在苦力型初期,一般不需大投资,只花些路费和带些生活用品就可以出去务工,一般几天功夫就可以找到务工机会,一天赚钱少则十几元多则几十元,一年纯收入少则千把元,多则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据调查,1994年板岭乡劳务输出人员从外地通过邮电部门寄钱回家达420万元,按全乡3000劳务工计算,人均纯收入达1400元,如果加上他们身上剩余的钱,人均纯入就远远不止这个数,而他们花去的路费和培训费、管理费至多是人平均200元。第二,“走”的收入占农业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大。以下是1985—1994年都安劳务输出收入和农业总收入比例(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