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安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10年间(1969—1978年),在砌墙保土造梯地、凿山劈岭开隧洞、开发地下河、大战“石海”造耕地等方面取得很大成绩,使生产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除《
广西日报》报道的消息和文章250篇外,《
人民日报》、《红旗》
杂志、《
中国建设》等中央报刊也发表文章宣传都安。新华书店
北京发行所向全国发行纪录都安学大寨《大干六年,
山河巨变》的彩色新闻图片、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壮志压倒万重山》、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报告文学集《壮志压倒万重山》和长篇小说《穿云山》,从不同角度宣传都安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事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在治山治水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尊重客观规律和不能从实际出发,
生搬硬套所谓大寨、昔阳经验,一哄而上,求快不讲科学,图多而不求质量,在农田基本建设中搞形式主义,大会战、大工程、炸石林、战石海,有的水库建成后不能灌溉;有的搞深耕土改,平整土地,破坏土壤结构而造成农作物减产;有的在青石板上造地,耗费大,效益小。例如,从1974年秋到1978年秋,都安瑶族自治县的农田基本建设重点工程——“石海工程”,共计投工日350万个,投资330万元(1978年全县财政收人为463.24万元),用去炸药417吨,炸填
石头271万方,搬填
泥土156万多方,平整出耕地3719亩,平均每亩投资887.34元,炸药112.14公斤,投工2941.12个工日,炸开
石头728.69方,填泥420方,除建厂和机耕路占用外,可种作物的耕地为2994亩。但由于“石海”地势低,每年均受洪水侵袭,整治后效益低,得不偿失。1975—1978年,只
收获甘蔗3127吨。1980年以后,只有2/3的面积栽种作物,其余则荒废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