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麻也属于麻类
纤维。蕉麻,
芭蕉科
多年生草本植物,从叶柄中制取
纤维,主要种植于
广西、
福建、
江西、
广东等地。由于它的
纤维不易保存,“一年即黑而脆”,
未见有实物出土,但壮族先民很早就对蕉类
纤维进行利用。郭义恭《广志》载“
芭蕉……其茎解散如丝,织以为葛,谓之‘
蕉葛’,虽脆而好。色
黄白,不如葛色。出交趾建安”。建安是南朝宋设置的县,属郁林郡,在
广西境内。东汉时期杨孚《异物志》载“
芭蕉叶,大如筵席,其莲如芋,取镬而煮之,则如丝,可纺绩。女工以为稀络,则今交趾葛也”印证了《广志》的说法。到了三国时,《南州异物志》载“甘蕉,其莲如芋,取以灰练之,可以纺织”。由锅煮到灰练,反映技术的改进,因为灰里含有碱,更有利于
脱胶,得到较纯净的
纤维。直到清代,
广西各地蕉茎
脱胶,仍用这种方法。如《北流县志》载“
蕉葛,盖
芭蕉既熟,以灰汤练冶,纺织为布,谓之
蕉葛”。南方生产的
蕉布,“蕉类不一,其可以为布者曰蕉麻。山生或田种”,即有野生的和种植的蕉麻。
蕉布质量优越,生产广泛。《太平寰宇记》记载昭州产红
蕉布。元代郁林州各县都产
蕉布,出现“男勤耕,女勤织”的盛况。清《古今图书集成》记载梧州府所产“
蕉布,各乡皆有,土人植麻蕉绩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