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抗敌
将领的木刻年画中有《董福祥军门像》。按:董福祥字星五。
甘肃固原人。曾起兵安化,反抗
清朝政府,后被左宗棠招抚。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之战中调防
北京,抵御外侮。光绪庚子(1900)八国联军攻占
天津,福祥受命围攻
北京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八国联军攻陷
北京后,被指为“首凶”,革职归田。民间
画师之所以绘刻并
刷印董福祥军门像,原因在于他不怕洋人,敢与之拼命,而对内他不杀自己同胞。据袁昶《乱中日记残稿》载:“上曾有谕,捉拿拳匪,命董福祥以甘(肃)军平之。董复(命)以不能杀此老百姓苦娃娃辞……”袁昶是朝廷太常寺卿,主张镇压义和团反帝运动。他笔下记载的董福祥敢于复命不杀“老百姓苦娃娃”,当不会有误。然而
苏州桃花坞
刻绘董福祥
肖像时却署名“守闲居士绘于
香港”,深恐
清朝卖国者不容
刻绘忠直爱民的
将领,犹如《刘军克复宣泰大获全(胜)图》,本是
苏州印刻,但在边款上题作:“此图粤东原样周恒兴制”。是因刘永福乃黑旗军领袖(非朝廷正规军),敢于和帝国主义侵略者搏斗,那些贪财怕死的卖国贼等只知求和,打了胜仗也求敌议和,故恨刘永福。
画师、作坊不得不用“粤东”、“梅州”、“
香港”等远处
地名来假冒产地,以免引来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