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是苗族的一大历史特色,这些迁徙贯穿了苗族的历史,且迁徙的次数频繁,因此苗族也被称为“山地的移民”以及“山区迁徙者”。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后来发生多次苗族的起义,朝廷派军队对苗族进行镇压,因此只能到高山上居住,这里崇山峻岭,易守难攻,可以利用高山险崖的天然屏障保卫自己的家园。苗族遭镇压后遁迹深山,基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往往下山就需要半天的时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苗侗两族生活水平的差异。而
侗族往往是居住在河坝边或是离水近且相对比较平坦的地方,毫不夸张的说
侗族的文化是在水边发展起来的,因此
侗族的民族特点就是水的特点:平和、温柔、平易近人、喜欢安静、不张扬、比较含蓄、羞涩。水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容易以其他东西相溶,所以
侗族容易与其他民族融合,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就两族人的性格来说,苗族男子带有特有的原始印记的彪悍
张力,苗女也具有一种洒脱与自由的特点,苗族男女的婚恋取舍过程主动热烈、坦白率真、敢爱敢恨。相比较而言,
侗族的
男性更为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侗族的女性更为含蓄而内敛,青年男女恋爱虽然自由,但婚姻却不能自主,谈婚论嫁必须严格遵从民族内婚、层级内婚、宗族外婚等婚姻规则的束缚,更早的时候甚至流行姑舅表婚,婚恋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自由浪漫。其实从
侗族原始的民间自治和民间自卫组织“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
侗族文化的自律与自醒,而在如此条分缕析的“款”的约束下的
侗族,理性的文化特点和温和的性格特点已经渗入和影响了
侗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江
侗族的
刺绣当然也深受其影响,妇女们
刺绣所表达出来的是一种“适度”,没有特别夸张的造型、没有特别艳丽的颜色、没有特别繁复的
纹饰,一切都掌握在这个“度”之中。从江
刺绣散发出的是一种更加理智的光芒:造型相对不那么夸张,
色彩相对不那么鲜艳、对比相对不那么强烈、银饰相对不那么繁复。这种光芒是一种内敛理智的光芒,从贴身的
款式和素雅的配色中就能看出来,无论是哪一个
纹样图案从审美的角度看都具有水一样的干净与轻盈。苗族
刺绣也是其文化的
表现,不管是超越常理或是惯有思维的
刺绣图案、还是具有视觉冲击力的
色彩搭配,苗族
刺绣所传达给我们的是一个在心灵上相对自由的民族的浪漫的情怀,这种情怀与
楚文化具有一脉相承的文化底蕴,这样的情怀也使得苗族女性在审美上具有一股强大而独特力量,这股力量是浓郁的、是斑斓的、是奔腾的、是天真的、是充满幻想的,也是
美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