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使得传承人的培养异常困难。旧时老河口年画的
画工,和其他民间手工艺行业中的艺人一样,多是出自劳动人民阶层,属于工匠术业,他们的学艺过程中不像我们现在的美术专业学生有许多的专业
书籍可以阅读和参考,他们的学习靠的是
师傅的口口相传。学徒们一般要经过三年的学习才能出师,最初只是做一些研磨
调色的杂活,之后开始练习刻线刀法,最后才能随师印画,得见“画样”和“画诀”。所以“画样”和“画诀”是民间艺人们压箱底的宝贝,一般决不肯拿出来示人。
古时有
俗语说:“能赠十锭金,不撒一句春。”这里的“春”即是指“画诀”。这种“画诀”不仅外人难以听到,就算听到了也不懂其中的意思,因为艺人们都有一套自己的行话以避免被他人偷师,抢去自己的生计。这种保守、严密的传承方式,的确保证了
技艺的独一性,但没有专业系统的文字和
书籍作为参考,导致传承人的学艺过程极其困难,往往几年时间才能培养出一到两个能出师的
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