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则这个派系的早期代表人物因为
史料记载的匮乏,成为不可考的遗憾,但他们的名号至今在高密民间广为流传。根据民间口头传诵及家谱的确切记载,姜庄赵家圈的赵大伦、赵宗贵
父子,以及棉花屯的唐绍书、唐金锡叔侄俩是清朝末期老抹画
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赵大伦师承公婆庙张氏,深得“老抹画”真传,他靠画墨屏美人条起家,置良田十数顷,家资渐渐殷实。民间曾流传“一人有才,全家福来”,表达了他们对赵大伦凭画艺白手起家的赞羡。赵宗贵,系赵大伦之子,据说他识字不多,但很聪慧,模仿力极强,善书对联。迨至赵宗贵成名时,扑灰墨屏经过他们
父子两代
技艺的沿袭与革新,逐渐成为高密及周边地区的
抢手货。尤其是赵宗贵,他因未遭受过父亲创业时的艰辛,将
吉庆欢快的题材如“
八仙”、“
东方朔”等,
创作到扑灰年画中,拓宽了绘画题材,为扑灰年画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清新隽永的活泼因子。在人物造型方面他着意追求动感,流畅豪放的线条,
刻画出一个个肥耳大腮、丰满圆润的艺术形象,微妙地表达着
中国北方民间对人体丰满健美的审美情趣。高密北乡至今还流传着他善书的对联,“山中淡云无墨画,林间微雨有声诗”,“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他的画与对联,清新自然地抒发了一个民间
画师对艺术的孜孜追求及做人淳朴厚道的道德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