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
巴特曾经在《
神话学》一书中谈到了“历史的丧失”这一担忧。因为“
神话”往往暗含了历史的缺席,它让我们不对所见之物进行细究,只需去顺应、模仿、拥有即可。比如“
西班牙的《
蓝色旅行
指南》自始至终就是为游客制作的,‘
土著’自始至终为了让他们享受到异国情调的欢乐而替他们准备好了
舞蹈。”就像我们谈起某个民族,就会想起它的
舞蹈、服饰或
乐器,反而把作为民族的根性之物给忘却了。在官方“羌历年”的仪式机制下所产生的“
神话”,虽然对人们的民族认同建构多少产生了影响,但是它们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隔绝了人们的族群记忆,使得人们由根基性情感所生发出来的自然内聚力受损。而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来的“羌历年”因为失去了其原本所应有的记忆与意义,同时也丧失了那种非过不可的连续性。由此,这种不稳定机制还有它所
创造“
神话”
到底会何去何从呢?笔者不抱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