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居处在平原或
丘陵地区的瑶民则已进入了农耕阶段。据《宋史》记载,辰、沅、靖三州的部分山瑶,封建王朝“计口给田”。又封建王朝对于归附的瑶民也采取给田的办法,宋元祐三年(1088年),对归明人“田不足,给常平田”。而“归明人给田旧条,如堪耕种,田不足,给户绝田”。吒从而使瑶民有了稻田,有比较固定的生活来源,瑶民亦乐于农耕。加之耕牛和人工踏犁的使用和水利灌溉条件的改善,瑶区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起来。如宋熙宁五年(1072年)章惇开梅山,瑶民“争辟道路”,
封建朝廷“给牛贷耕始开垦,植桑种稻输缗钱”。而沿河耕种稻田的瑶民则使用筒车灌溉,张安国《于湖居土集》卷四载:“象龙唤不应,竹龙起行雨,连绵十车辐,伊扎百舟橹,转此大
法轮,救汝旱岁苦。横江锁巨石,浅瀑叠成鼓。神机
日夜运,甘泽高下普。老农用不知,瞬息三千亩。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余波及井臼,春玉饮醴乳。江吴夸七踏,足茁腰背偻,此乐殊不知,吾归当教汝”。正因为如此,瑶区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田既使我耕,酒亦使我酤,吏既不我扰,徭酋岂愿长逃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