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音乐与
瑶族历史一样悠久。它伴随瑶人生产劳动、
宗教典礼、求偶而产生和发展,如祭盘瓠,“扣槽而号”,“号”就带有集体的统一的
旋律、节奏与和声的音乐,只惜先人无法记载下来。宋代《岭外代答•
乐器》载:“徭人之乐,有卢沙、铳鼓、葫芦笙、竹笛。”当时瑶人使用卢沙(芦笙)、铳鼓(长木鼓)等
乐器的情景,可推知
瑶族音乐已有一定的规格和水准。直至
近现代,仍然传承下来。20世纪
五六十年代,
广西富川搜集到双簧管二重奏《
蝴蝶歌》,46首民间
乐器曲;湖南江华搜集到的用唢呐演奏的曲牌《五六曲》、《黄条杉》、《
梅花曲》,
广东连南搜集到的《歌堂调》,
云南河口搜集到的
道教经曲,无不反映
瑶族音乐舒缓的特色。20世纪60年代,
广东连南民族歌舞团
创作的《水从
北京来》、《鹰回瑶山》,
广西巴马的《盘阳河水水长流》等在县、区、省和全国演出中受到好评和奖励。
瑶族作曲家盘石开始了管弦乐的
创作。
瑶族女高音歌唱家盘继红于1960年开始参加刘三姐演出团上京汇报演出并到13个省区25个大中城市巡回演出,较好地发挥了自己的歌唱
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