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最富有特色的
舞蹈为“踏歌”或曰“蹋摇”。踏歌,当为脚步踩着歌的节拍而舞之意,蹋摇则指舞姿而言。踏歌主要在
祭祀先祖时男女青年合歌而起舞。不少《评王券牒》都有记载
瑶族在宋以后的歌舞习俗,如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三门乡滩底村赵凤俊珍藏的《评王券牒》载:(祭盘王时)摇动长鼓,吹唱笙歌,击锣擂鼓,务使人欢神乐,物阜财兴,五谷丰收。又如“七月望日祀狗王,以小男女穿花衫歌舞为侑”。“上元曰,吹牛角,歌徭歌,具金鼓,以挺击,乐作且跳舞,以为节,名曰调花鼓”。《八排风土记》见载:“凡遇赛神,皆歌舞为乐”。《金壶浪墨》载:“岁以十月朔祭都贝大王,男女杂踏,连袂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