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证,
瑶族此次漂洋过海事件大概发生在距第一次漂洋过海约九
百余年之后的南宋时期。第一,史载湖南临湘市龙窖山
瑶族历史早期千家峒自晋至南宋均有
瑶族先民居住,南宋以后则没有了。上已述南北朝时该地有“马营蛮”,
隋代有“莫徭”,《隋书•
地理志》:“长沙郡又杂有夷蜒,名曰‘莫徭”自云其先祖有功,尝免徭役,故名。”当时临湘名下隽属长沙郡,应有莫徭。唐初,洞庭湖沿岸亦有莫徭。唐代诗人杜甫曾在洞庭湖目睹“莫徭射雁鸣桑弓”。唐末,
潭州第一次出现了“徭”的称谓。巴陵属
潭州,必有徭。这里的徭,其实就是前所说的盘瓠蛮、长沙武陵蛮、莫徭之后。宋代龙窖山还有不少的徭人。
宋徽宗时监岳阳酒税的范致明在《岳阳风土记》中写到:“龙窖山在县(临湘)东南,接鄂州崇阳县番家洞、石门洞。山极深远,期间居民谓之鸟乡,语言侏离,以耕畲为业,非市盐茶,不入城邑,亦无贡赋,盖山徭人也。”宋马子严在《岳阳甲志》中也写到:“龙窖山在巴陵北,山实峻极,上有畲洞,有石门之洞,山徭居之。自耕自食,自织而衣。”然而,这些徭人到元、明时期却被迫迁徙了。明隆庆《岳州府志》:山徭人,“按,宋以前有之,今不然矣。”意思是说龙窖山徭人宋以前(含宋)有之,现在已经没有了。可见徭人是在南宋时期离开龙窖山
瑶族早期历史上的千家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