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
瑶族也加大了对外的交流与联系。学术交流方面,层次逐步提高,规模逐步扩大。如
广东民族学院副院长赵家旺(
瑶族),于1984年2月25日至3月10日在
香港中文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于3月1日,在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人类学系联合举办的
学术研究讨论会上宣读了《排瑶与过山瑶之异同》的论文,3月5日,在
中国文化研究所1984至1985年度,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上主讲了《
广东瑶族分布的历史与现状》的专题。1986年5月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会、
法国国家科学中心联合在
香港中文大学召开首届
瑶族研究国际研讨会,并成立国际
瑶族研究协会。中外
瑶族研究进入了有组织的阶段。自80年代至90年代,国际
瑶族研究协会与
中国各省市民委及
广西瑶学学会合作,先后在
湖南郴州、
广西桂林、
云南河口、
法国杜鲁兹、越南太原等地多次举办国际
瑶族学术研讨会,学者互访考察交流更为频繁。1990年应国际
瑶族学会邀请,以
广西瑶学学会副会长、自治区民委副主任盘朝月为团长的
中国瑶族学者代表团一行4人于1990年6月赴
法国巴黎参加第三届国际
瑶族研讨会,并访问了居住在
法国杜鲁斯市的
瑶族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