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期间,
瑶族地区和全国一样,教育发展出现了很大的盲目性。1969年,在“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思想的指导下,提出“小学不出村,初中不出大队,高中不出公社”的口号,中小学实行新学制,实行小学
五年制,中学四年制,或小学初中
七年一贯制的新学制;
精简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教育办法;废除了按考试分数录取的招生制度,上中学、大学都实行推荐制;学校与工厂、农村、部队
挂钩,学工、学农、学军。于是,学校数量成倍增加,入学率大幅度上升。如,
湖南江华
瑶族自治县到1975年,同时开办的中学达52所,学校数和学生数比1966年增加7倍,小学校数1976年比1966年增加60%。但是,由于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师资奇缺,小学毕业教小学,初中毕业教初中的现象普遍存在;校舍设备严重不足,有的中学连实验室都没有。加上学制缩短和学生经常停课参加“农业学大寨”、批斗等活动,毕业学生大部分不合格,耽误了一代人,给国家和
瑶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带来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