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沉积下来的传统保守思想,是
瑶族社会发展的消极因素。老一辈只简单地把人当作劳动力看待,不重视子女的智力开发;吃苦耐劳的美德在简单劳动和但求温饱的生活中得以体现,而在新知识新技术面前却取惰性的偏执态度,以及
自然经济造就的对市场经济的心理障碍等。例如只愿种桑,不愿养蚕,因养蚕要有一定的惊养技术;挖塘养鱼却不相信鱼塘要消毒,以致鱼儿死光;种植苧麻嫌剥晒麻皮麻烦多;种植红瓜子怕在市场上卖不出去,自己又不能当饭吃,诸如此类。这些落后保守思想,无疑地会在年轻一代头脑中打下熔印,唯其如此,目前能够面向现代生活,勇于开创的强者还不是很多。即使是比较先进的人物,也面临着新旧价值观念的矛盾。南岗区有一位叫邓三的青年,1983年夫妇俩用手扶拖拉机搞运输赚了二千多元,既不扩大经营投资,也不添置家什,仍然过着十分简陋的生活,他们盘算的是父母年老,应把钱存起来以备办丧事使用。尊老爱幼是
瑶族的好传统,但办丧事要请同村的人及远亲近戚吃喝数天,苦苦积攒的一大笔钱一下子全部花光,这都是陈规陋习。旧的传统观念已成为人们思想解放的精神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