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取政权以后的“更正朔”表示对原政权的蔑故与否定,这已经得到了证明。那么,作为当时已有历法传统的水族先民,尽管战败于秦,但却不屈服于秦王朝的统治,在他们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进行长距离的迁徙,以保存自己族群的同时,仿效这种“更正朔”的方式,建月于戌,表示与统治者的誓不两立,并祈求斗争的胜利。应该说,这种愿望在崇尚神灵、敬畏天意的古骆
越人那里,逻辑上是完全可能的。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另一条
史料上获得相关的佐证。秦代对每年的第一个月,并非称“正月”而称“端月”,北周宗懔的《荆楚并时记》有言:“正月
一日,是三元之日也,秦称谓之端月。”水历建月于戌,而戍月也称“端月”,与秦历的称谓一致,但在时序上却比秦历提前了一个月。前述古籍所载
越人“皆入丛薄中……莫肯为秦虏”说明了古
越人坚决不臣服于秦,并反抗
到底的决心。既然有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那么,通过一定的方式祈求胜利,并藉以鼓舞自身的斗争精神,就是一件十分合理的事情。于是,“顺应天象”的水历通过“更正朔”的“建戌”以显示对“建亥”的秦历的蔑视与抗争。反过来说,“更正朔”的事实不但反证了水族来自古骆越抗秦族群的史实,同时也表明水族历法历史之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