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种分组连续式的
构图方式,颇似唐代
敦煌壁画《化城喻品》及五代时《韩熙载夜宴图》的
构图方法。例如《民子山》一张画上画了贫苦农民
朱元璋“必然”要作
皇帝的传说。“古佛寺朱洪武出世”,“众牧童成群聚会,朝拜
太祖装
皇帝”,“
朱元璋杀犊而食,山神土地帮他欺主”,“刘伯温出山保主”等。这些故事分别构成独立的画面,这些不同画面又根据故事的内在联系溶为一体。《
三顾茅庐》画面分为两部分。一边描绘
刘备关羽张飞兄弟三人来到隆中卧龙冈
诸葛亮的茅庐。刘命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立阶下,等到先生于草堂几席之上醒来,又聆听先生先取荆州、后入西川、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
中原的计策。门外等得不耐烦的
张飞挥拳顿足要冲进去,
关羽把住大门把他栏住。另一边是
诸葛亮为
刘备的诚意所感动,与他们兄弟三人同归新野。一张年画把
三顾茅庐的情况和最后的满意结果全部画了出来。又如《郭暧拜寿》中把庆寿宫画作一座楼房,让郭子仪的七子八婿、闺女媳妇排成队伍站在那里,注视着郭暧独自来到庆寿宫的难堪相。按说,这些处理方法是呆板乏味的,艺人借助于山林、
建筑物的分割和有趣的情节按排,增加了画面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