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时,钱慧安应聘去天津杨柳青,“为出新裁,多拟
典故及前人诗句,色改淡匀,高古俊逸”(沈太牟《春风采风志》)。杨万东的观点及其追求的方向与钱慧安是一致的。他
创作的传统年画《回荆洲》与《庆贺龙衣》把当时
山东流行的“大戏台”搬上画面。把戏出故事画画成为年节或庙会上的大戏台演出的场面。在《回荆洲》一张画的戏台明柱上张贴“戏楼上装男扮女看看合家欢乐;舞台中提倡仁义观观老少平安”一副楹联。《庆贺龙衣》戏台明柱上也有“戏台上不大地方可国可家可天下,寻常人习学古今能文能武能圣贤。”
表现了他在传统年画
创作中具有一定的
功力。他还根据自己对当时社会的认识画了一幅大贡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八个
圆圈中画了社会上九个等级的人,第一等是坐八抬大轿的,第二等是坐四抬大轿的,第三等是坐二人抬轿的,第四等是坐马拉轿车的,第五等是骑驴的,骑驴的人回头看着下面的四个等级的人,洋洋得意地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第六等是步行人,第七等是推车的,第八等是挑担的,第九等是乞丐。再现出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人压迫人的现象,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思想面貌和精神。最应值得称道的是他
创作出用单一墨色分为几个层次
印制出的“黑货”《四季山水》等,对杨家埠年画的革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方面他抛弃了原杨家埠年画线条纤细的主线版,采取了类似现代
套色木刻的
表现手法,只用
浓淡几个层次的墨色套印,古朴典雅,适合当时中小
知识分子和上层家庭的欣赏习惯。这种新式年画“黑货”又可以在套印的墨色
画稿上
敷彩,也为农民中许多人喜爱,是雅俗共赏的好作品。在杨家埠年画市场受到石印画冲击的情况下,这种年画别开生面,被人尊为高档年画,因而销路畅通,一年四季皆能销售。另一方面他吸取了
文人画的长处,注意笔墨情趣与画面的内涵,它把中国画中擦、擢、点、描种种
笔法用于年画
创作,使新作富有生气,别致清新,如《
八仙》、《四季花鸟》(浞西道人作)看去酷似
文人画,非常适合人们已经提高了的欣赏水平,直到现在还受到不少城乡人民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