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三代人身上不难发现,扑灰年画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同时,在吕家,旧时传统
技艺传男不传女的老规矩被抛弃了。还有,三代人的技法和
创作手段也都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像吕清溪的画纯粹是一种老抹画子,虽然也有变化,他也在努力向孩子们学习一些新技法,但始终变不了那种老传统味。这或许就是传统
技艺根深蒂固使然。吕蓁立则不同,他既善于吸收和借鉴,又敢于创新和发展,更能顺应市场需求,所以,他的画有基础、有看头、有新意,价位也高。吕虹霞的作品虽已不再恪守老扑灰年画的模式,依然延续着传统味道,只是在
写意的基础上更精细更向工的方向发展。用吕蓁立的话说,“扑灰年画分三种,一种是行货,一种是细活,一种是精品。”那么,他们这一家是不是也可以这么分一下?只是他们父女好像都在向精品发展。如果将这三代人再从专业
术语上分一下的话,吕蓁立自然就是“抱头子”(就是年画
技艺最高),其女儿吕虹霞则是“二把刀”。只是这个“二把刀”可不是“二把武艺”的意思,而是
技艺精湛、工写兼备的高手。吕虹霞结婚后和
丈夫一起到高密城开起了画店,让扑灰年画走向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