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石印仿华年画之输入,促使了
天津、
上海、杨柳青石印
着色的年画印行。同时,
上海彩印的“月份牌”年画也在
天津出现。这两种新形式的年画样式皆称新颖,颜色也较鲜艳,售价比
木版手工印绘者低廉,极大地冲击了
木版年画市场,影响了年画艺术发展。后来年画作坊改进印刷方法,不仅用洋纸
刷印,还用机器代替手工
印制,以增加产量,获得效益。但终因农村经济衰落,民生凋敝,难以维持。如北方年画产地杨柳青,
光绪末年开业的博艺林石印年画店就抵不住
天津瑞昌、正兴斋等早期石印年画店之竞争。据
四十年前
天津鼓楼北最老的毓顺成年画批发庄老板张芳田谈,1909年他开始做生意的时候,所有出现在
天津市场上的年画还都是
木版。后来有一种
日本来的石印娃娃画在租界地里售卖,他便贩来一些试卖,销路很好。待至1912年,他大批包销
日本尚美堂、集画堂、天正堂的娃娃画,当时一年可销五十万张。霖记那时见到他的销路很好,就偷仿
日本画样,冒充
上海印刷厂的字号
印制了许多
日本式的娃娃画。年画最初改用石版印刷,就是在这样情形下开始的。